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达日县:改变是潜移默化,水滴石穿
来源: 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 2022-07-28 09:01:09
编辑: 果洛新闻网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果洛州内仅次于州府所在地的重要商品、中藏药材集散地和青川交界处的重要交通枢纽。

  由于属高寒半湿润气候,即便是8月盛夏,最低气温也可跌到0℃,一年中极端最低气温更是在零下30多摄氏度,属于国家规定的六类艰苦边远地区中的“六类区”。

  跨越2000余公里,从都市到高原,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于2019年7月“上果洛”。如今,三年过去了,他们克服生活不便、环境艰苦等困难,积极融入当地,始终坚持“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尽心尽力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上海援青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我们第四批援青工作在助力青海省果洛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只是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一环,我不敢说这三年有多少‘质’的飞跃,但这种日积月累‘量’的坚持,才能真正留下意义。”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达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立说。

  把“绣花针”项目模板带到草原

  在援青之前,张立在原单位从事的就是规划建设相关的工作,这让他在达日县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多了不少优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把上海“绣花针”般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带到达日,形成一套完整的做项目的模板,以后所有的项目都按照模板来,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规避风险,真正发挥效益。

  一张薄薄的合同书,衍生出一套规范的标准。从前签一张项目合同,合同的模板可能五花八门,项目结束归档时就产生了很多不便。如今,从项目开始立项到前期、中期的过程管理,再到最后的竣工验收,各个建设的环节都更加明确。“做项目不是儿戏,抓项目就是当地最大的民生。”张立总结道。

  按照这套做项目的模板,通过对项目的科学谋划,2019至2021年达日县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和资金拨付率目标任务都已达成。三年共实施上海援建项目34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类24项、非固定资产投资类10项,在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文化教育、智力支援和交往交流交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吉迈镇社区幼儿园建设项目、窝赛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等成为达日县上海援建亮点工程。

  让“放牛娃”们都有一技之长

  2020年,张立在达日县满掌乡遇到两个孩子,普通话特别标准,让他觉得很欣慰。当被问起最远去过哪里时,大一点的孩子说最远去过西宁,小一点的说最远去过达日县县城吉迈镇,这让他心里特别酸楚。

  “娃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张立动情地说。他希望通过上海援青的努力,让更多达日的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这个世界。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援青工作的重中之重。达日县教育改革也从两方面着手,一手抓学前教育,一手抓职业教育。具体怎么抓?按张立的话说,就是要在宛若“一张白纸”的孩子们身上,涂抹更多色彩。

  现在,走进县里的幼儿园,独立的校舍窗明几净,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整个幼儿园的规划设计都按照上海的示范标准来,连课桌的高度都有特定标准,且不能出现90度的尖锐角。孩子们何时休息,何时学习,何时去做室外活动,都有计划表。未来,达日县还打算把幼儿园分成小班、中班、大班,还有特殊的兴趣班,因材施教,开设素质类教育课程。“学前教育绝非简单地把小孩子圈在一个地方,而应该形成体系。”张立说。

  除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也不可忽视。县里许多孩子中学毕业以后就辍学了,高中录取率低,就业也难。继续教育的覆盖程度不高,接受度也不高。可一旦家里没有人就业,就随时可能返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几年,达日县的民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纷纷开始做起基础数据的相关统计工作,摸清孩子们的就学意向。是父母不让读?是自己不想读?还是没钱不能读?按照统计数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西宁,达日县和几家职业能力培训学校签署了框架协议,让达日的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经历两到三年的封闭教育,毕业后直接与企业签约,就学即就业,还能带动家乡的小伙伴一起走这条路。

  把牦牛生意做成一条产业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达日县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经过走访调研,牦牛产业成为一个突破口。

  以前,达日的牦牛是不向外销售的,牧民们卖牛奶,利润很低,养殖也是散养。可是,生态畜牧不是简单地自由放牧,而要充分考虑草畜平衡,最好每周都能有出栏。只有通过“一产”的发展壮大,带动“二产”“三产”的社会活力,才能让当地群众获得最大利益。

  2021年,达日县在33个村发展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别设立6个饲草种植基地、1个饲草加工基地、29个奶牛养殖及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并按照“政府+牧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农牧民实施奖励补助政策,引导牧民群众改变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提高牲畜出栏率,优化牲畜内部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和畜产品商品转化率。

  如今,1333公顷优质草场,让千头牦牛拥有了休养生息的空间。这些体形壮硕的牦牛担负着振兴达日畜牧养殖的重任。

  发展“一产”以后,“二产”也要跟上。当地有一群做牦牛绒毛的手艺人,但是没有系统性地组织起来。通过交往交流交融项目,达日的年轻人去上海学本领、学理念,回来后已经有一批学员搞起了电商。

  这几年,通过积极协调引进上海企业落户达日县,并与达日县人民政府联合推动“达日牦牛走向全国”项目,达日县牦牛产业链完成了整合,建设起了一批牦牛养殖基地、交易基地等,助力推动牦牛产业成为达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开启了公司化运营、牧民市场化销牛的新模式。牦牛产业实现了内生“造血”功能,特色产业之路也越走越宽。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果洛新闻网由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果洛州委宣传部负责。
果洛新闻网投稿邮箱:glnews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