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果洛州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积极探索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来源: 中共果洛州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04-22 15:29:58
编辑: 周生吉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个别景区停止对外接待任何游客及暂停所有户外活动后,果洛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积极探索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思路,坚持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道路,推动旅游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州级层面成立由州委书记、州长为组长,分管副州长为副组长,州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强州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规划和部署指导全州旅游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将旅游发展纳入地区重点工作,提高旅游指标目标考核权重,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增强州、县层面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能力,彻底转变旅游部门单打独斗的旅游业发展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整体发力的旅游业发展大格局。同时,健全完善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州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作用,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原则,全面推进州内特色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范运营管理,努力把一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发展框架。牢固树立“果洛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是果洛”的理念,把全州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从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四个方面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建立现代化旅游产业经济体系,从空间上打破独立景区景点的局面,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局面,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局面。让本地历史、文化、风俗、农牧区空间乃至农牧民家庭等变成旅游吸引物,转化为旅游产品,乡村的居民都变成景民,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开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引领,编制实施《果洛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各地旅游总规、部分重点景区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旅游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探索具有果洛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以全域旅游开发为主导,统筹全州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和运营模式,从城镇到乡村,从景区到景点全面发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整体推进,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框架。

  三是坚持生态保护,打造生态旅游。始终紧绷生态这根弦,自觉向“山上旅游、山下建设,沟里旅游、沟外建设”转变,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城市旅游综合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果洛州纳入“生态旅游省”试点地区,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以生态游、体验游、科普游等为切入口,由指定单位组织小规模、专业化的旅游团队,有限度地组织开展旅游活动,确定时间、人数、范围,采用配额制的方式,指定相关公司落实人员组织、旅游方案制定、事前安全环保知识培训、事后环境恢复等环节,并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对旅游环境、扶贫等方面进行评估出具报告。

  四是夯实基础,提升保障、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对果洛州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实行“旅游+行业”专项行动计划,全面完善旅游产业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发展的保障服务管理水平。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大区域交通主通道为依托,加快进出州道路、通县道路和城镇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道路建设与升级,力争实现从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对接,积极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加快城乡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实现“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高度融合发展。特别是结合“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条件,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新型旅游城镇体系。持续巩固和扩大“厕所革命”成果,建立“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厕所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由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由粗放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的目标。强化旅游要素保障,积极推进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设施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接待能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扶持一批本地旅行社有序经营,培训一批导游实现持证上岗,培育一批品牌旅游商品,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饮食产品,推出一批有民俗风情的旅游娱乐项目,发展一批特色精品主题文化酒店和乡村酒店,努力实现吃有特色、住有档次、行有保障、游有看点、购有产品、娱有品位的目标。

  五是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拳头”产品。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突出重点,集中各方面力量,大力加强精品景区建设,以精品旅游项目引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对成熟度高、知名度高、带动力强、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和几个文化旅游名胜景区景点,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形成发展旅游产业的“拳头”产品,引领形成区域旅游经济。深入挖掘旅游主题板块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班前、要什道、德尔文史诗村等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利用,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历史文化名村标志性建筑修复和恢复。研究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的实施意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促进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在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上,采取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的模式,吸引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形成以州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景区管理局牵头+企业投资开发建设+群众参与的模式,建立系统完备、运行畅通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机制,实现政府、景区、企业、群众共同受益。

  六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做足“旅游+”文章,在综合分析全州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产业融合型、就业转化型”的旅游扶贫路径。借鉴推广四川省郫都区战旗村、崇州市竹艺村和甘孜木雅圣地景区、桑邓祝巴自驾游营地、稻城亚丁景区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成功做法,采取整合收购土地、承租房屋土地、自然资源入股、注入扶贫资金等措施,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入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休闲农牧、生态观光、文化探寻、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的有效转变。同时,大力推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旅游景区及旅游综合体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小城镇建设互融互通政策,实现“旅产互动、城景融合”。依托各地的自然文化资源,把农牧区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广泛地跟“旅游+”联动起来,构建起新型乡村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而振兴乡村经济和壮大集体经济。引导组织农牧民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让人民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进而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建共治,实现乡村繁荣发展。

  七是实施“精准营销”战略,不断扩大“雪域果洛”品牌影响力。强化旅游推介和营销作用,拓展客源市场覆盖面,建立多层次旅游宣传工作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对全州旅游景区实行统一宣传促销,塑造统一的对外形象,提高“大美青海、雪域果洛”的知名度。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会活动和借助媒体宣传、广告推广等形式,突出打造禅修朝圣圣地、摄影胜地、自驾胜地、徒步胜地等旅游定位,增强旅游节会吸引力,塑造果洛旅游新形象。同时,加强与文化、农牧、林业、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合力打造红色旅游和格萨尔文化旅游品牌,推动生态体验、环境教育、徒步探险、科考研学等旅游发展。进一步强化与上海中心城区、郊县(区)和周边省份及重要客源地的旅游交流与合作,适时举办专场宣传推介会,宣传培育和发展旅游市场,实现双向宣传、联动发展、互利共赢。整合全州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品牌,树立品牌形象,推动果洛旅游从形象营销向产品营销转变。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争取在格萨尔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各个类别的研究中体现特色和深度,以一个类别作为整体进行展示,着力抓好文化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扩大果洛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在景区景点推出锅庄、服饰表演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表演,组织游客参观牛羊毛编织、制茶、黑陶、石刻、唐卡等工艺品,现场展示并体验制作过程。以鼓励融入文化元素、地区形象和景区个性化,加强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四大类”的创意研发,并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制定果洛旅游市场发展营销规划,巩固已有客源市场,拓展新兴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

  八是实施人才兴旅战略,聚焦人才力量。切实优化“人才兴旅”体制机制,设立“特殊岗位及人才激励基金”,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创新用人机制,招聘高端旅游人才,用政策、待遇等鼓励人才到果洛创业和经营企业。用好在职人员,扩展上升空间,让在职人员有盼头,外来人员有干头。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实施新出台绩效考核办法,大胆使用“敢管、善管、肯干”的中青年骨干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中来。强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根据旅游市场科学设置课程,建立高校和旅游企业互动机制,依托省内外重点院所、重点学科等载体,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体轮训、专门培训等方式,努力培养旅游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全州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借调或聘请专业人才到景区挂职,以“传帮带”形式提升景区人员能力。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与旅游业发展较快的省内外地区建立旅游人才对口支援机制。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果洛新闻网由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果洛州委宣传部负责。
果洛新闻网投稿邮箱:glnews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