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果洛党建有活力 脱贫添动力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1-22 10:05:31
编辑: 周生吉

 

  室外冰天雪地,屋内温暖如春。在海拔47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河源新村,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白才让,开起了电暖气、烧起了酥油茶,相比屋里的暖,让大白才让更温暖的是:“2018年,仅生态管护员这一项纯收入就有2万多元。”眼下,果洛草原上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以党建引领促脱贫,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果洛州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路子。

  坚持“思想引领”,凝聚共识传播扶贫好政策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加强基层党建十分关键。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新形势下,我们要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就要坚持基层党建和扶贫共同推进、有机结合……”2018年3月29日,风雪中,鲜艳的党旗在甘德草原上迎风飘扬,甘德“马背青年宣讲队”正在为牧民宣讲党的扶贫相关政策。

  “马背上的宣讲队来得太及时了,他们告诉了我们好多惠民政策,如今,扶贫、教育、医保等各项惠民政策我都已深记于心。虽然我们住得偏远,但党的关怀始终在我们身边。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听了宣讲后,老党员依宗深有感触,耀眼的党徽在胸前熠熠闪光。

  果洛州是青海省自然环境最恶劣、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之一。对于贫困而言,经济的困窘只是一方面,内在的原因是缺乏斗志和必要的知识文化,怎么打好脱贫攻坚战,思想引领、政策宣讲显得尤为重要。

  脱贫攻坚征途上,思想引领解决的是“深层次”问题。果洛州通过注重宣传宣讲策划、注重宣传宣讲形式、注重宣传宣讲实效,采用领导干部带头讲、汉藏“双语”通俗讲、群团组织分头讲、组织骨干深入讲、文艺演出巡回讲、丰富载体创新讲,努力实现党的精神宣讲全覆盖,让党的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同时,组建了以退休干部、“三老”人员、基层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力量的“群众宣讲团”“宣讲小分队”“宣讲大篷车”“马背宣讲队”“帐篷党支部”“十户长”等260支基层队伍,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进村入户,结合身边的变化和故事,让党的好政策传遍草原大地,江河源头。

  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充分利用果洛手机报、果洛新闻网、果洛在线公众平台、云上果洛融媒体等网络媒体平台,以党建促脱贫,以宣讲促改变。通过“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等思想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条条党的好政策传到了群众耳边,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除此之外,果洛州还积极引导示范户贫困党员带头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学习牧区实用的新技术、新成果。并启动实施全州村(社区)两委“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以课堂理论学习教育为主,实地考察为辅开展现场观摩和实践教学活动,切实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州县乡三级联动,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任前培训和集中轮训,激发“弱鸟先飞”意识,提升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主动能力。

  组织全覆盖,让党组织成为扶贫路上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并不仅仅是经济、民生领域的事情。果洛州结合实际,看准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牛鼻子”作用,下大力气推进基层党组织覆盖力,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整体推进基层党建,让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莘莘学子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牧民住上了配套完善的新居、喝上了清澈长流的甜水,县乡居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医疗……在达日县吉迈镇普忙村异地搬迁点,新气象让人感叹。

  才尖是吉迈镇普忙村贫困户,2016年,达日县实施易地搬迁政策,才尖一家人搬到了县城岭格社区,住上了二层楼房,并成为生态管护员,每年有21600元的固定收入。

  变化为何这么大?妙招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精准扶贫、拔掉穷根,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找到致富途径。为此,果洛州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效整合资源,人往一线去、钱往基层投、力往基层聚,同时,出台县、乡、村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推动州县乡村干部沉下去、干起来。

  果洛州还不断完善“双帮”制度,全州37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317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314家州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省州驻县单位与188个村结成共建对子,5449名干部职工与10541户建档立卡户结成“亲戚”,截至目前,累计捐款捐物价值701.25余万元。

  此外,果洛州党建以网格化服务为基础,钩织了聚力脱贫的“一张网”。这张“网”拓展和延伸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范围和触角,推进党建工作效益最大化,划分各级各类网格2200余个,在全州开展“抓党建、促发展,着力构建‘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活动,聘用5200余名网格员积极协助村“两委”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如此种种,果洛州各级党组织不断夯实基础,在提升了脱贫攻坚精准力的同时,让党组织成为了扶贫路上的坚强堡垒。

  下足“绣花功夫”,培养一心为民“领头雁”

  2018年10月26日,深秋的草地被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白藏羊产业化养殖基地,一群群从牧场归来的羊儿正进入围栏内。

  年扎村是贫困村,2013年合作社谋划组建。在“第一书记”责任人、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先发动身边的党员入社,再让党员带动自己的亲戚朋友加入合作社。

  由乡党委带领村党支部,村党支部牵头引领合作社发展,以党员带动群众致富,以合作社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年扎村形成了“乡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的引领模式。党员率先整合牲畜加入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给牧民群众吃了“定心丸”。 “第一书记、党委干部领头,党员带头、党组织帮助,干部群众一起干,脱贫的信心一下子就来了”,党员热保回忆时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大党员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火车头。如何推动干部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集结打攻坚战?果洛州在“第一书记”责任人上,下了一番“绣花功夫”。

  “调干部、化矛盾、办实事”,果洛州把一批优秀的人才推到“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去年,果洛州对全州187个村选派了55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其中留任87名,新选派465名。同时,实行第一书记调整“召回”制度,召回以前11名不称职的第一书记并严肃处理,对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激励第一书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不脱贫我就不回去了”,在久治县白玉乡白玉村“第一书记”马国兆看来,组织选派自己深入到扶贫一线,就要干有些有意义的事情。自2015年10月到任后,马国兆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着手,通过“公推直选”,健全了村党支部班子,增强了班子成员间的凝聚力,加快了白玉村党支部发展的步伐。

  脱贫攻坚见实效,“第一书记”是关键。为精准选好管好用好第一书记,果洛向所有贫困村配套落实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充实帮扶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州“第一书记”协调各类项目共151项,已经落实了78项;争取帮扶资金1.3亿余元,落实资金9100余万元;协调成立各类经济实体23个,解决贫困人口就业813人,创收3160余万元。

  有了“领头雁”,就有了高质量脱贫的保障。如今,在果洛州,带头人队伍愈发强壮,贫困户依靠的臂膀愈发坚实,果洛州全面小康的梦想愈发接近。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果洛新闻网由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果洛州委宣传部负责。
果洛新闻网投稿邮箱:glnews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