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搬出大山牧民开启“幸福生活”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4-04 09:39:17
编辑: 耿言育

  

  赛措展示自己的股权证书。本报实习记者王湘琳摄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但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还依然是冬雪不断。

  驱车3公里,从县城出发,来到吉迈镇岭格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漂亮的藏式风格民居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一派新景映入眼帘。

  惊讶之余,走进一户人家的院子,挂在院门墙上的易地搬迁安置公示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上面详细记录了安置对象的信息、项目建设的措施、搬迁的原因、时间以及房屋搬迁前后的对比照片,一目了然。

  这家的女主人叫赛措,是去年从普忙村搬迁来的。走进赛措的复式小楼,明亮整洁的客厅、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小型锅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房子全部铺了地板砖,桌子上摆放着各式水果、糖果和点心。

  谈起现在的变化,赛措向记者竖起大拇指,直夸新家交通方便、配套设施齐全……她说,“在国家草原保护、易地搬迁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一家人从草原深处搬到了县城,不仅没花钱,政府还安排了草场生态管护员的岗位给我。”

  “现在每天早上8点多,在送走孩子上学后,我就会去草原上,对自己负责的片区进行巡护,关注草场的细微变化、看看草原上有没有新的野生动物,有没有盗猎盗采的,顺便捡拾草原上的垃圾,填写巡护日志,并将巡护情况及时上报。”赛措说。“按照退牧还草的相关规定,我每个月的收入就是管护员工资1800元,以前吃水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我会更加努力和珍惜这份工作。”

  说着话,赛措拿出一本股权证书,指着说:“你看,这半年的时间里,在县扶贫局的帮助下我还入股了达日县查毛岭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年底按股分红,再加上各项政策补助,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三万多元的收入。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现在非常幸福。”

  走出赛措家,记者看到了不远处正在打扫自家院落的牧民,经询问,这户院落的主人叫才尖,同样是一位草原生态管护员,他告诉记者,“我们一家人不久前也是从草原上易地搬迁过来的,之前在帐篷里住,交通不便,收入也少,最怕家人生病,家里常备的药品就是去痛片,大病小病都扛着。现在好了,政府为我们办理了民政医疗救助保障,享受医疗报销政策,还办理了低保、养老保险,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自从搬迁过来,我的两个孩子终于有学上了,学校离得很近,孩子们说学校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仅住宿费、学费全免,每月还补助食堂饭卡,每一餐饭都有不同的花样。”才尖说,“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环境真好,有先进的教学仪器,各类图书资料,有电脑给学生上课,真的很感谢易地搬迁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变化。”

  达日县扶贫局副局长格桑介绍,去年,同才尖一样搬迁过来的建档立卡的牧民群众还有340户1136名,每户住房建筑面积79.4平方米。过去,牧民们在自己的草场上放牧,草场退化严重,如今,通过易地搬迁等政策,按照政府引导、牧户自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并做好了搬迁户的后续服务和扶持,把牧民整合进来以后,草场可以合理利用,确保了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让搬迁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县政府结合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带动搬迁户入股分红增收;此外,根据安置户自身情况及需求,在草场生态管护、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安排就业,给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生活和致富的希望。

  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达日县易地搬迁出来的牧民群众一部分加入到生态管护员队伍当中,一部分学成了手艺后进城务工,还有一部分正在谋划进驻扶贫产业园做老板……

  达日县县长周洛说:“易地搬迁政策是牧民群众脱贫的第一步,做好配套产业才是让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一直以来,达日县把扶贫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来抓,想方设法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致富本领,扩宽就业增收渠道,确保了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果洛新闻网由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果洛州委宣传部负责。
果洛新闻网投稿邮箱:glnews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