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美丽青海 果洛纪行:德尔文,格萨尔史诗文化第一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10-12 18:05:07
编辑: 田豫

  柯曲河畔、几顶帐篷、放牧的牧民、漫不经心吃草的牦牛……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国格萨尔史诗文化第一村”——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德尔文村。

  在德尔文村格萨尔文化研究负责人班玛闹吾的引导下,我们围坐于青烟漫漫的牛毛帐篷里,聆听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关于德尔文村的发展变化。班玛闹吾说,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无数民间艺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

  说起甘德的格萨尔文化,县旅游局副局长卓玛吉说:“甘德被誉为‘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艺术之乡’,是格萨尔文化生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德地区鲜受外来文化影响,所以,这里的民族文化更为原始,更能代表果洛地区的本土文化,其文化的核心便是格萨尔史诗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艺人的不断传唱,对格萨尔文化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甘德格萨尔史诗的发展历程上,德尔文显得尤为瞩目。

  “村里著名的说唱艺人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共有被全国和青海专业分类和鉴定的格萨尔传承艺人25名。其中格萨尔掘藏大师谢热尖措、唱不尽《格萨尔》的说唱家昂仁、写不尽《格萨尔》的格日尖参享誉果洛乃至整个藏区。2006年,德尔文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命名为‘格萨尔文化史诗村’。”提起德尔文的格萨尔文化,班玛闹吾如数家珍。

  在德尔文,从六、七岁的孩童到白发老者,几乎人人都会说唱格萨尔,说唱艺人辈出,在新时期甘德格萨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搜集整理、学术研究工作的骨干力量和主要对象。

  与我们热聊的班玛桑吾老人,就是搜集整理格萨尔文化的艺人之一。虽然他已经64岁,但他说唱格萨尔那样痴迷,让在座的每个人心驰神往。

  "因为喜欢,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说唱格萨尔了,年轻的时候特别能唱,现在更多的时间都在写关于格萨尔的书,写了三本,其中一本已经出版。政府很支持这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村里人的激情和信心也很高。"班玛桑吾说。

  "今年,我们立足格萨尔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扶贫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在保护、传承和发展格萨尔史诗文化的同时,计划借助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班玛闹吾指着离牛毛帐篷不远处一座恢弘大气的藏式建筑说,这是去年用上海援建资金修建的文化保护扶贫项目——民族风情园,这里也成了德尔文格萨尔史诗说唱传承的基地。

  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格萨尔文化,甘德县多方筹措资金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出资20余万元,为传承基地配发了服装、音响、功放等设备,抢救搜集20余部手抄本,出版发行格萨尔书籍76部。同时整合上海援建项目资金、文化保护资金和县财政资金,使德尔文村的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德尔文史诗说唱传承基地也初具规模。

  "政府为主导,学界为智库,民间为基础的格萨尔文化保护局面极大推动了我们村格萨尔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很多年轻的说唱艺人渐露头角,周措就是一个。"班玛闹吾说道。

  21岁藏族姑娘周措,唱歌时落落大方,说起话来却有些害羞:"因为母亲唱得好,我也喜欢唱,我从两年前开始学习唱格萨尔,现在已经会唱很多了。平常的时候,伙伴们都会聚在一起,互相说唱,交流学习。"

  看着建成的民族风情园,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班玛闹吾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德尔文史诗文化第一村的声名远播,文化旅游将成为村里百姓致富的新途径。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离开德尔文时,扎西拉岗山下,达塘滩上,柯曲河畔,悠扬的格萨尔说唱声依然久久回响。(摘自2015年10月8日《青海日报》)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果洛新闻网由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果洛州委宣传部负责。
果洛新闻网投稿邮箱:glnews2015@163.com